成年德牧怎么驱虫?
首先,驱虫药有很多种,有体内驱的,体外驱的,体内外驱的(拜耳内宠物除虫片),还有杀线虫的(阿苯达唑),具体用哪种要看寄生虫感染的种类和程度来定。 其次,体内外的寄生虫都要注意,虽然看起来像老鼠屎一样的东西是蛔目的寄生虫产生的(异尖线虫也叫海兽胃线虫也属寄生虫)。但你要确定是什么寄生虫导致的。比如:蛔目的蛔纲幼虫在消化道里发育为成虫时,就会因争夺营养和侵扰消化系统而发生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犬弓首绦虫也可以引起类似状况。这些虫子都能钻,当它们钻到胆道或者消化道里时,由于胆道或消化液的腐蚀性很强,所以虫子被杀死,虫子死后虫体又无法分解,所以表现为黑色便或是血便。
第三,如何判定要不要驱虫呢?一般要看三个方面——
1、是否有寄生虫感染的证据(虫体,虫卵等)。
2、既往是否曾发生过较严重的寄生虫感染。
3、根据你的描述,该动物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的表现,例如食欲不佳,腹泻,呕吐等等。如果有上述三方面的依据,并且考虑寄生虫的可能,就需要进行驱虫了。
第四,什么时候驱虫? 一般在接种疫苗的前后各一周不要驱虫,因为驱虫用药可以影响疫苗的抗体内作用,使疫苗不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降低免疫效果。如果必须要在接种疫苗后一周驱虫,那么驱虫药的选择和剂量都要慎重,而且驱虫后要观察动物的反应,发现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治疗。另外,在驱虫药的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使用剂量的准确性,过少的剂量达不到驱虫的目的,过多的剂量则有可能造成中毒,特别是对于体型相对较小,体重较低的动物更应该谨慎。
第五,怎样判断有没有驱虫完全?一般来说,如果寄生虫感染比较严重的话,经驱虫治疗后,粪便中的虫体死亡脱落,虫体被消化液分解,所以粪便中常会带有黏液,甚至会有血液。这时候,如果粪便次数明显增多,呈水样或糊状,那么就应及时补服驱虫药,以防寄生虫再度入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粪便中出现的虫体或虫体碎片,不一定是之前所服用驱虫药的残留物,也有可能是新的虫体入侵所致,因此切不可凭一次粪便检查就盲目增加驱虫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