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呼猫是猫咪?
因为“咪”这个字,在旧字形中专门用来指代猫的(现代汉字中也有这个现象,不过不多) 举个例子好了,《尔雅》中有“貍狌”这个词,意思就是猫,郭璞注:“貓屬也;《诗》‘貍首’,狸也;‘貍步’,貍属也。” 这个道理很好玩,以前文字系统没有区分“狸”“貓”的时候,两个词就是一个意思了。后来文字系统开始区分这两个字,但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两个字在一起表示“猫”的意思,就把“貓”写作“貓”了——这也是“猫咪”这个词的由来。
顺便说一下,现在“咪”字单独表意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比如“眯”眼睛、“瞄”目标这些动词,都是“咪”字的本义,但现在都写成“眯”“瞄”了。 再补充一个“喵”字的小知识,这个字是仿写小猫叫的声音“miao”创造的简化字,但读作“māo” 因为用形声字表示拟声时,一般声旁表音调,所以这“喵”字就是“吗”字声旁的音变形式罢了。
猫儿的“咪”字,其实是象声词,因为猫儿在发嗲或者受到惊吓时,会有“咪咪”得叫唤。而这个字在造字的时候,有两种写法,一个是“猫”,一个是“貓”。在上世纪50年代实施简化字之后,统一用猫字。
至于猫咪,其实是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结合,将本来读二声的咪字,读成了三声,并且加了一个“咪”字同音的字“喵”。所以猫咪,是咪儿的化音字,并不是什么进化论,猫儿由小进化成大,就由咪儿变成了猫咪。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说的猫咪,其实还是那个咪儿。
那么同样是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结合,有没有大猫呢?当然有。比如我们对那些成年母猫的称呼,要不就是猫娘,要不就是猫姐,那要是猫爷或者猫汉子,听着咋就觉得别扭呢?所以你看,猫咪一词的使用还是相当到位和恰当的,这正是中文博大精深的表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