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为什么会变浑浊?
这就要聊一聊关于“视神经”以及“视觉信号”的传送过程了。 首先,我们从眼睛外观上所能看到的东西,都是视网膜上的图像,这些图像是由光刺激眼睛后形成的电信号,再由视神经传导到脑内相应区域进行解读形成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而这一切的开始都需要光照到眼睛才能开始。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的眼睛十分清澈明亮。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我们眼睛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都会产生变化。(大家可以仔细观察自己的父母及长辈)这种结构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眼球后面两片薄薄的、呈半月状的结构——玻璃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正常每日用眼,玻璃体发生逐渐硬化,并逐步液化,其中含有色素的细胞被驱逐到边缘,使玻璃体液变成乳白色混浊样,故称为老年性白内障。这种晶状体的变性是与年龄相关的生理规律,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近视的人群越来越多,并且有低龄化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数据,目前我国近视总人数约为7亿,居世界首位。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近6个是近视眼! 而高度近视患者中,出现白内障的时间明显提前,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在40岁前就患上这一疾病。而且,与老年性白内障由细胞代谢紊乱引起不同,高度近视患者的白内障是由应变机械力的蛋白质复合物产生的。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越来越短(屈光力加强),晶状体变厚、变形,在周围组织尚未完全退化的情况下,晶状体纤维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解剖位置,从而形成的混浊。 由于近视是由于眼部肌肉持续收缩引起的形态改变和睫状肌调节能力下降所致,所以近视人群出现白内障的几率远远大于正常的眼睛。
糖尿病、高血压等身体慢性炎症也会增加白内障的概率。 目前对于白内障还没有很特效的药物可以进行治疗。通常医生会先建议患者佩戴眼镜以矫正视力,对于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已经变质的晶状体,植入人工晶体来恢复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