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狗的眼睛是蓝色?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涉及到一些眼球形态学知识。 人的眼睛是由眼皮(上下眼睑)、眼球和眼眉组成的。其中,除了眼皮是致密结缔组织外,其余两部分都属于中空的腔隙,里面有睫状体、晶状体及玻璃体。 这里重点说说前面两样东西——睫状体和晶状体这两个结构。
在眼球的构造中,睫状体位于巩膜(也就是眼镜片接触到的那个组织)和虹膜之间。睫状体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是构成瞳孔括约肌,二是产生并调节眼球的屈光力。
简单来说就是控制光线的强弱和调整眼睛的度数。 睫状体的纤维是一类特别敏感的神经肌肉,可以感知光线的变化,从而做出反应。另外,很多动物的视网膜中有感光的细胞,它们可以将光线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但是人和其他灵长类的动物视网膜中没有感光的细胞,所以这些工作都是由睫状体中的细胞来完成的。 所以,从生理结构上来说,睫状体对光源的变化极为敏感。 而晶状体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圆球,在眼球的不同部位可被拉伸或压缩,从而能够灵活地调节眼睛的屈光能力。
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天生近视眼,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天生”需要戴眼镜。而鸟类的晶状体是可收缩的,它们的眼睛是可以自动调焦的,因此是远视眼,不需要佩戴眼镜。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鸟类的眼睛来说,由晶状体支撑起来的双焦点镜片是永远不存在存在的,而人类设计的单焦点镜片则是符合它们的生理结构的。
回到正题,因为睫状体和晶状体在人体眼部结构中属于可伸缩的结构,它们的颜色其实跟腱色蛋白有关,而肌腱的颜色主要是因为其中存在少量的血影蛋白(即肌红蛋白)所致。而由于人眼睛的虹膜中间有一道纵向的深色条纹,这就使得进入眼睛的光线发生了分散,形成了天然的瞳孔放大效果。 如果将一个人眼睛的虹膜去掉后,这个人的视力会急剧下降(比如盲人)。
如果给一个盲人的虹膜植上一块透明的薄膜,这个盲人立刻就会拥有良好的视力。虹膜在我们眼睛的视觉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就是因为人眼睛的虹膜中有一道黑色条纹,导致它在自然状态下总是处于放大状态,而许多鸟类的虹膜没有这条黑线,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它的瞳孔是缩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