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耳朵区分猫和狗?
其实人类在判断小猫小狗时,耳朵起的作用没那么大 影响人们判断的是鼻子(闻气味)、眼睛(眼神、眼睛的形状和颜色)。 但人们看到一只陌生的猫或狗时,最先看的其实是耳朵。 因为耳朵的位置离眼睛很近,而很多行为都是在眼睛的注视下完成的 所以有学者就利用这个原理来研究判断动物。
最早的时候是没有用电脑技术做研究的,研究者先用照相机给动物拍照,然后使用幻灯片进行投影,同时让被测试的人看照片。当人和动物的眼神有交集的那一刻,立即按快门。 这样得到的图片就不只是看的时间,还有眼神交流的瞬间。 学者们发现,当人们看到一张陌生的脸的时候,通常需要花30-40秒才能将这张脸完整地印入脑海中;但若是先看了这个人的一个耳朵,那么大脑对整体的脸的“录入”只需要6-7秒。 这个发现在心理学上叫做“耳视现象”(ear-wearing effect). 这是由于我们从小到大的环境促使我们对周边的事物都会下意识地观察一下是否与以前看到的相似或者不同,而首先从耳朵开始就是由于它位于面部的中心位置而且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除了用来判断陌生人的年龄、性别之外,学者还发现这个效应在判断面孔的性别上也存在。 在一项对1200名被试的研究中,受试者须判断照片里男性/女性脸颊上的胡子(络腮胡)是真实的还是假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不熟悉的面孔,对熟悉的人的判定正确率更高,并且即使错误判定为异性,也倾向于将假胡子判定为真胡子。 也就是说,对于熟悉的人和事物,我们的大脑会更高效、准确地处理信息。
然而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之前学习的过程已经逐渐被机器所代替,人类的学习效率远远没有达到最高效的状态。如果这种理论成立的话,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是无用甚至有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