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是不吉利的鸟吗?

汤延艳汤延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八哥是否是吉祥鸟,民间说法不一。 一种看法认为八哥是凶鸟,主要是因为“臭”和“吵”字与“鸦”字谐音,而“鸦”字在汉语中通常为贬义: “鸦”音“涯”,有“遥远”“边际”之义; “鸦雀无声”表示太静了,形容肃穆庄严的场面; 而“乌鸦嘴”则用来咒人,比喻说话不吉利。 因为这些缘故,人们把八哥和乌鸦一样归入到“恶鸟”行列,视为不详的象征。 另一种观点认为八哥是一种吉祥鸟。 主要论据是“吉祥”、“吉庆”等词语含“吉”,“吉”字古写作“乙”,而“乙”字形似八,所以古人用“吉”字来指代八哥,如成语“吉祥如意”中的“吉”就指代八哥。还有“大吉大利”、“言笑晏晏”里的“吉”也指代八哥。 用“吉”代指八哥还体现在某些家具上,如“竹木牙角雕花椅”中的座面上就雕刻着象征“吉”字的纹饰(如图) 那么,谁是谁非呢? 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两种看法其实都不正确。

首先,八哥不是鸦科鸟类,它们同属不同科,八哥属椋鸟科,而乌鸦属鸟科,这从羽毛颜色就能区分开来——八哥的灰黑色具有金属光泽,而且全身带有白色斑点和羽梢;而乌鸦则是纯黑色的。其次,八哥虽然是杂食性鸟类,喜欢取食人类的食物,但也以昆虫为食,特别是幼虫,因此对人类并没有特别大的危害。

当然,八哥最著名的还不是吃,而是叫。确实,八哥善于模仿人言,尤其喜欢学人说话,这也成为它闻名于世的主要“罪过”——成了某些人的笑料。 不过,八哥不但能学人语,也能学动物叫,例如学会鸡叫就可以提醒主人有人来偷蛋了,学会狗叫就能把小偷吓退。甚至在古代,有人就利用八哥会学人讲话的本领,把它训练成一种辅助通讯的工具。

总之,八哥除了脏、臭以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不良习性,更没有攻击性,因此不能把它当成“恶鸟”而加以驱逐甚至猎杀。

融媛辰融媛辰优质答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八哥在农村也被视为不吉利的鸟并因此而得名,如当它白天站立在人家的屋顶或后院的树上哑叫时,人们便认为是家里要死人的凶兆,它晚上在窗檐或者树上筑窝为“飞檐走壁”,家里要倒大霉等,有着各种各样不吉利的说法。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八哥喜欢扎堆觅食,如果其中某一成员飞到了谁家附近,其他的成员就会随后跟上,因此便导致八哥一般成群结队地光顾住家、而且连续不断。加之八哥的叫声洪亮、单一而且密集,便很容易对人造成听觉上的疲劳和烦闷,而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普遍又不喜欢“八”这个语音谐音的“发”,故而被赋予了不祥之兆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八哥自古以来在文人创作领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喜鹊的替代品,周邦彦的《解语花》、徐元弼的《鹊桥》、张翥的《天香》等等众多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乌鹊”或“紫乌”引得“喜气”、“祥云”来等描述,这里的“乌鹊”和“紫乌”指代的就是八哥,如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词人怀才不遇忧愁和悲愤,这里引用的是《世说新语·言语》里面“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的典故,“桓公”就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有“北伐大司马”之称的桓温,这首词所表达的抑郁和悲凉与辛弃疾另一首流传千古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所表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白发已生的悲辛可谓一脉相通、遥相呼应。

与辛词悲忧的心境不同的是明朝汤显祖《牡丹亭》中第35折《硬拷》里的“乌鹊声里,月上芭蕉”,则是表达美好爱情之意。“乌鹊”指代本剧中杜丽娘的形象,与《西厢记》中以“碧波”指代崔莺莺一样。“乌鹊”与“紫乌”代指八哥,在我国文学创作领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全唐诗》中就有“南朝词赋客,炀帝玺书征”,“月光临静夜,天河入曙流。凤凰栖竹实,乌鹊上琼楼”等大量的用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