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可养狗鱼吗?
我曾经在成都的河边捡过一条鱼,非常可爱。但是拿回家以后,无论怎么样都养不活它,最后只好把它放回水里。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叫做“狗鱼”的鱼。 这种鱼生活在淡水中,在河岸边的砾石中找寻食物。它们身体扁细、尖嘴,长得有点像鳗鱼,但比鳗鱼要窄,全身都是灰色或者橄榄色的,所以放在鱼缸里很难看出来。
有一次,我想用小鱼缸试一下能不能养活它,于是把几条小鱼放进去。但是不到半个小时,那条狗鱼就四处乱撞,然后一头撞上鱼缸,直挺挺地翻了白肚皮……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但是以后再也没有试过这样“放养”。 因为我知道,这条鱼并不是我的鱼缸能养的活的。
后来,我又尝试了在沼泽区、水草丛和泥滩上养它。果然,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面,它活了下来。甚至可以在我的鱼缸里尽情游动——不过只要把小鱼放入其中,它的反应还是一样快如闪电、直接撞击鱼缸! 后来我查阅了一下资料,发现这些鱼喜欢生活在淡水里的原因:它们有着适应水底沉积物生活的口鼻部形态;牙齿锋利,能够轻易撕咬下岩石上的苔藓和水草;而且它们的肛门附近具有可以分泌粘液(可以用来润滑肛门,防止粪便堵塞)的特殊腺体,在泥里生活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粘液滑溜进去,进行钻行。
它们还具有调节体内盐分的器官,因此即使是在有咸味的河流里也能够生存。 而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则是,它们是雌雄异形,而且雄鱼的体型要比雌鱼小很多,所以在野外遇到成年的狗鱼时,我们很难分辨出鱼的性别。只有当它们进入繁殖期,雌雄鱼互相追逐的时候,我们才能分辨。 但当我们把狗鱼拿来养着玩的时候,因为环境的变动,本来应该性成熟的动物却永远保持了幼年的特征。所以我们无论如何对待它们,都无法改变它们的本性。 这其实是很可惜的,因为在野外,当狗鱼达到性成熟阶段,雄鱼会追随雌鱼到它们的栖息地,并在那里搭建“爱巢”,等待雌鱼产卵,然后进行“单性生殖”,最终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 不过,对于人类来说,最可惜的是,因为无法养活它们,所以我们永远无法看到它们繁殖的一幕。 也许,在某个我们还未发现的物种宝库中,真正繁殖的狗鱼有着让我们惊艳的外表也说不定。